“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就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 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 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 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深度阅度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卡尔维诺对经典做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地品味中,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深思*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司马迁的“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个主要朝代的史书合辑。以纪传体从上古黄帝记述到明末崇祯。为了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对各朝代的历史有所掌握。我们特别推出这套“二十四史精华”丛书,分上、下两册进行讲述。
《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上)》截断先秦和秦朝时期天子诸侯一脉间的纷纷扰扰。从开启了贫民天子梦的秦末农民起义。讲到南北朝大分裂局面的形成。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激励了刘氏一族。也影响着其后的世世代代。此间。虽有汉、晋一统江山。
百姓安享了约六个世纪的太平日子,但在其余的三百多年里。华夏大地再次回归到秦末那样的动荡之中。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且看三国并立英雄气短、八王之乱内讧皇权、十六国乱山河尽染……一时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段历史是残酷的,但也是传奇的。在繁乱的势力碰撞和朝代更迭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撕开历史的阴霾。搅动着时代的波澜。《二十四史精华(图文版上)》甄选其中*具代表性的十九位,以白话文白描他的历史形象,以古版画再现他的神韵风采。为他们洗去稗官野史中的光怪陆离。使读者在这管窥蠡测中洞悉一个王朝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