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布面精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刘彦,清末民初政治家、文化教育学者,其《中国近时外交史》《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曾多次激起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潮,同时鼓励了中国人民自强的热情
★《中国近时外交史》内载大量日本国内关于中国的研究资料,刘彦于宣统三年在日本东京印成此书,运回中国后广为畅销
★《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详细记录八国联军及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大多为刘彦本人亲眼见证,其内容极为真实,读来令人愤慨
刘彦在史实的叙述中,力求正确。由于他在宣统时留学日本,极注意搜讨日本国内的外交文档,故能较全面客观正确地了解事件的真相,且有所考证。如在第八章甲午海战中叙述丁汝昌降服自尽一节,当时国内都认为丁汝昌是先降服后自尽,而日本参谋本部所编《日清战史》则认为丁汝昌自尽后。提督牛昶晒等人以丁汝昌名义乞降,刘彦以为日参谋本部之调查较为确实,故依日参谋本部的调查叙述之,为丁汝昌洗雪降服之耻。
刘彦于列强侵略中国的丑恶嘴脸多所揭露,但对于美国的行径却有所回护。如第八章第五节中日媾和中说:“对于中日两国,不偏不党,全为友谊之调停,启媾和端绪者。美国也。”又如第九章第七节,刘彦认为“美国大统领麦荆来以超然第三者之地位谋世界公共之和平”,发表开放中国门户之宣言,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刘彦《中国近时外交史》《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曾多次激起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潮,同时鼓励了中国人民自强的热情,其功绩是甚大的。
刘彦,字式南,湖南醴陵县美田桥人,一八八○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家庭。其家世代务农,至其父刘若莱始半耕半读,刘彦少年时期就随其父勤学不倦。由于家贫买不起灯烛,刘彦只好在线香微弱的光线下苦读至深夜。后人醴陵渌江书院。此书院是醴陵当时*著名的学校;延聘了湖南等地的名儒如左宗棠、罗正钧等讲授,培养了不少人才,如吴猎、傅熊湘:程潜、李立三、左权等。通过勤学,刘彦与其父同时考中秀才,在当时传为佳话。随着清廷废除科举制,各省设立新式学校,刘彦于一九。五年进入湖北文科普通学校学习,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刘彦于此得到很好的新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