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号工地”是中国原子弹爆轰试验场地,被几代研制核武器人称之为“摇篮”。在新中国艰难的六十年代,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核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在长城脚下迅速汇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复转军人。他们从地质勘探队、大庆油田、军兵工厂脱下工装和军装与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在王淦昌、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等专家带领下,凭着一腔报国激情,白手起家,开展炸药成型、爆轰物理等一系列攻关项目,在“十七号工地”做了上千次爆轰试验,为原子弹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摇篮”的地位不言而喻。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通过众多亲历者的口述,揭示了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着眼于原子弹试验的工作流程,从押运原子弹部件开始,到原子弹装配、上塔、保温、插雷管直至引爆成功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受访者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然而,他们却是在这一长长链条各个环节上“操刀”的亲历者。该书是一本没有任何修饰的有关当事人的述说集,用他们自己的亲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来还原那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