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 五七干校是1968―1979年期间在贯彻落实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名义下举办的干部与知识分子集中学习和劳动的学校
★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掀起过大办五七干校的热潮。上自中央机关,下至基层单位,从党政部门到军队,从文艺团体到高校,纷纷卷入其中。大批干部、知识分子背着行装、扛着农具,浩浩荡荡地开进五七干校,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
★ 书中运用了作者亲赴20个省市搜集到的大量**手史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掀起过大办五七干校的热潮。上自中央机关,下至基层单位,从党政部门到军队,从文艺团体到高校,纷纷卷入其中。大批干部、知识分子背着行装、扛着农具,浩浩荡荡地开进五七干校,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五七干校研究》探究了五七干校产生与兴办的原因和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五七干校从产生到停办的整个过程,统计和揭示了全国(含中央机关、各省份和军队)的五七干校数量,厘清了林彪集团、江青集团与五七干校的关系,解析了五七干校的办学模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五七干校的社会影响,并总结了举办五七干校的深刻教训。《五七干校研究》是作者十余年心血的结晶,运用了作者亲赴20个省市搜集到的大量**手史料。
五七干校是“”的产物之一,是中国1968-1979年期间在贯彻落实“五?七”指示的名义下举办的干部集中学习和劳动的学校。书稿对“五七干校”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述评,对“五七干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模式等进行了考察,对其经验教训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作者认为:五七干校在客观上也产生过一定的、有限度的正效应,具体表现在:它集中地、较完整地保存了干部队伍,使干部与知识分子在劳动中得到了一些解脱,并使他们增长了一些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锻炼了身体,磨砺了意志,还得到了一些认识国情民情、密切与群众联系的机会和条件;五七干校的实践,证明五七道路是条绝路,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教训。尽管如此,负面影响始终是五七干校影响的主要方面,正效应始终是次要方面。巨大的负面影响与有限度的正效应相抵,其结果仍然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五七干校必然地走向了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