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哲学反思》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斯坦利·罗森的早期代表作之一。罗森教授师从施特劳斯和科耶夫,其关注点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等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看来,一旦所有的价值观都合情合理,那么它们同时也变得毫无意义。这就是虚无主义得以存在的理据:当所有的言语犹如被消音,虚无主义便应运而生。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代表了现代哲学两大主流,而这正是罗森所谴责的“拒斥语言的威”。
在本书中,罗森教授通过对比基础本体论和日常语言哲学,为古典哲学进行了辩护,反对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指控使虚无主义在西方得以生根发芽。可以看到,本书秉承了施特劳斯的观点,在哲学思想的网格中绘制出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不断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理性主义,这无疑也彰显了罗森教授持之以恒的研究重心,即考察哲学传统的根源,同时亦反思现代思想所面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