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读创超重点图书“得到”APP热门专栏《熊逸书院》首次结集成书。
极具思辩张力的经典神作
用知识勾连产生的化学反应理解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解读
作者牛·视野大·看得懂·有启发·值得读
◎通往高手之路,阅读经典必不可少,它带来的不是花哨的招式,而是浑厚的内力。 ◎熊逸是一位思想隐士,为极其低调,至今没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名,他的知识图谱跨度极大,儒学、道学、佛学、西方哲学、文学、诗歌样样精通。他在“得到”开了三门课程,已经有15万人跟随他学习。
◎《熊逸书院:〈人间词话〉的哲学基础》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权威、有趣、真挚,易懂。
◎我无法歌唱天堂或地狱,我无法减轻压在你心头的恐惧,无法驱除那迅将来临的死神,无法招回那过去岁月的欢乐,我的诗无法使你忘却伤心的往事,无法使你对未来重新生起希望,我只是个空虚时代的无用诗人。
——威廉·莫里斯《大地乐园》(节选,朱次榴译)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可以一下子就被这几句诗打动,那么,我这本书,应该会适合你。
熊逸写过很多书,但在“得到”上听他的课“熊逸书院 带你读通52本思想经典”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他的讲课我毫不犹豫购买了,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想了解这52本书。这些经典(《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易》《诗经》《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老子》《庄子》《荀子》《管子》《国语》《楚辞》《搜神记》《昭明文集》《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沧浪诗话》《花间集》《淮海集》《近思录》《传习录》《三国志》《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理想国》《赫拉克利特残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罗马名人传》《论自由》《论出版自由》《圣诞欢歌》《寡头统治铁律》《形而上学》《政治学》《沉思录》《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圣经》《忏悔录》《神学大全》《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部分我没有读过,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现代人流行快餐文化,我就是想通过熊逸的讲课,快餐一下这52本书。
坦率说,到今天我还没有听完这52本经典解读,不是熊逸讲得不好,而是我自己不够专注,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时间也总觉得不够。但对熊逸的印象变得非常深刻。从他的讲课可以感到,他是把这些书读透了的,而且是站在某种高度去读,读出了精华、拥有了高度、梳理了逻辑。一个人能够把这么多典籍读透,而且能够深入浅出、提纲挈领讲出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心里由衷对他产生了某种佩服。
我到百度上去搜索熊逸,发现关于他本人的信息非常少,甚至有人还在讨论他是男还是女的问题,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熊逸也不是他的真名,他常常用不同的笔名写文字。据说他是个连大学都没有上过的人,不是科班出身。这倒反而让我明白了他的思想和观点为何如此飘逸潇洒,完全不受约束的原因了。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不问背景的,即使背景很好也不是靠背景吃饭的。优秀的人只靠实力展示,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我和人交往的时候,如果对方的名片上写了一大堆头衔的,基本都是虚张声势的草包一个。搜索了百度之后,我发现熊逸真是个实力派,居然写了那么多书,横跨了文史哲宗教政治等多个领域,而且大部分书的可读性都很强。他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在国学领域,其观点的引用和分析,已经横跨东西。这样一个把学问做通的人,据说年龄才40岁左右。
能够做到这一步,除了天资聪慧,还有个性和习惯的力量在里面。从个性方面来说,需要能够静下心来,才能把学问做起来。据说他很少出门,出门只为了买生活必需品,为了去饭馆点个菜吃个饭。他*大的愿望是有一个房子,自己待在里面,只要留一个窗口给他送饭就行。这让我想起了屠格涅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一个人和地主打赌,说在一个房子里待上十年,如果一天不出来,地主的财产就是他的。结果地主答应了。在这十年中,这个人每天读小说、学音乐、读历史、研哲学、读宗教,*后什么也不读进入冥想状态,成了一个通达天地的高士。在十年到来的*后一天,他突然从房间里走了出去,放弃了对地主的财产诉求。从能力的习得来说,熊逸毫无疑问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和专注的习惯。不以专注学习和思考为乐,不可能出产如此多的思想著作,学问会做得如此精深广博。
——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这是一本有关研究《人间词话》的作品。
《人间词话》是学术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也是一百年来zui负盛名的词话经典。《人间词话》诞生于新旧时代与中西学术之交,王国维用中国传统诗论的形式,
作者在当代审美视角的观照下,发前人所未见,细致入微,切中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