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
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在近代,居士佛教在佛教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别于传统形式的近代居士组织,以及近代居士佛教慈善活动,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意义。
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在现今学界,能做到的学者微乎其微。本书作者兼具文学、哲学、史学三种学科学术背景,立足社会学视野,结合大量文史档案,研究民国时期中国佛教的近代化,填补了上海居士佛教研究的空白,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