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十八篇》一书以论文集形式收录了梁启超的十八篇佛学文章,成为梁启超晚年佛学代表作的汇编。本书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内容涉及:佛教的产生;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的护法事迹;印度境内佛教宗派的分布情况;佛教东渐的路线;西域来华的译僧;西行求法的古德;佛教输入中国的年代和地点;汉明求发说等传说和经典的辨伪;中国佛教的兴衰沿革;佛教翻译的演进;佛教经录的地位;汉唐高僧的著作;玄奘的行历年谱等等。其中有不少见解和论述,至今仍不失精深之论,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作者制作的各种图表,也为学者进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梁启超这部才华横溢的佛学著作,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佛学知识与研究思路。
梁启超一生共发表了30余篇佛学文章,并经两次结集。1936年,中华书局刊行了单行本《佛学研究十八篇》,成为粱氏晚年佛学代表作的汇编,也是民国佛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被学界评为“筚路蓝缕”之作。
《佛学研究十八篇》的特点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扼要的阐述。其中,有不少见解与论述,至今仍不失精深之论,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
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整本书由专家作了校点,纠正了人名、地名、书名、卷数、年代、史实等方面的不少差错。书前附有导读,书后有作者年表,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