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作品编号:HWK87979
作者:苏鹰,甘润远,李丽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06-12-01
定价:78.0
ISBN:7536682050
开本:16
页数:497
火悟空打分
0.0
共有0人进行评价
内容简介

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内容简介


当西方哲学的理性无情地揭开神学神秘的面纱,并在19世纪末公然宣布 “上帝死了”的时候,西方世界的信仰精神逐渐沦丧并且消亡,潜藏于人们内心的原欲和原恶疯狂地冲破道德精神的篱笆,直接在20世纪造成了世界历史上有组织、*残酷、*大范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表现出从种族清洗到阶级清洗的意志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373次局部战争;死亡1.88亿人。
也就是说,在20世纪,每22人中就有1人死于战争!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世界战争:历史上的仇恨时代》中,把2 0世纪定义为“一个充斥着战争和杀戮的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为血腥、*为恐怖和*为野蛮的一百年 ”。
  20世纪的世界文学,便是那些天才的文学家们在世纪的灾难中对人类自我存在状态的纪录。它触摸的是人类*为敏感的心灵,是人类在野蛮与残酷中追寻人之为人的真谛的孤独之旅;它无力承担现实世界之重,却负载着人类面向彼岸家园的全部冲动。可以认为,20世纪文学就是对神学退场之后人类道德精神底线的全面防护,是对人类内心原罪与原欲进行近乎无望的救赎的诺亚方舟。
  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对这种防护与救赎的认可与肯定。
  诺贝尔文学奖与20世纪同行。该奖颁发的历史,也就是一部20世纪西方文学史。在社会的高度发展中,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的异化现象,人的“自我”丧失,温情的道德被冷漠的物的关系取代。于是,他们转变了看待世界与人的关系的根本视点,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通过揭露世界的荒诞和“混乱”,揭示在荒诞境遇中人的本质特征和真实所在,形成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境况的独特理解和对暴力世界的恐惧与厌恶。自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因其“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和诗作中显示的崇高理想、完美的艺术,以及心灵、智慧的罕见结合”获奖起,至2006年奥尔汉·帕穆克因其作品“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获奖,共有103位伟大的文学天才获此殊荣。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高级别的文学奖项。它是一个标签,标示出当时文学作品中“带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著作”;它是一个高度,代表天才们所创造的文学作品的*高成就。
  本书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时间为主线,对历届获奖者的生平、代表作品、理论贡献进行了生动阐述。同时,对一些相关的学术概念进行了解读。行文之中,还穿插了大量精美的相关图片,以期对正文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延展。在轻松阅读中对话大师,体会大师们精神世界的凄美与崇高。

相关图片
暂无相关图片
用户评价

暂无用户评价
类似作品
傲慢与偏见【热门读物】
10.0
读书、小说
作者:[英] 奥斯丁
简介:《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
霍乱时期的爱情【热门读物】
9.0
读书、小说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简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
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
9.0
读书、小说
作者:张爱玲
简介: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
相关盒子
还没有加入任何书单!添加到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