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大出身的晚辈,也作为李老师的学生,读到自己老师一辈人回忆他们的恩师车先生,感触绝不止一句“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反躬自省,更让我在问学教书、为人处事上得到了许多提点。印象*深刻的话——李老师说:“实事求是,是科学方法,也是道德境界。”车先生说:“教师的功劳不是教知识,而是鼓舞学生。”“学生造就老师。”忝列后学,唯以自勉。 ——汪卫华 北京大学副教授
不知从何时起,学生们喜欢把导师叫做“老板”,让人纳闷又不舒服。不过这也暗合全球范围内的“大学公司化”的趋势,其微观体现就是各个院系空空荡荡的走廊。正因为此,《哲学与师道》中的“车门师道”才像绿洲一样弥足珍贵。 ——刘军强中山大学教授
师道是一座桥,衔接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老师教学生,不求回报;若有所愿,便是学生也能好好去教学生。《哲学与师道》也是一座桥,她重现了“爱真理,爱学生”的师生相处之道。你我有缘结下这一善因,亦可传承新的善果。 ——高翔 浙江大学教授 一代知识分子的回忆,一段改革开放的历程。一个灵魂活跃在许多躯体里,一颗善心播种了无尽的善念。这部书集合了心灵成长的涓滴之功,是“知识教育”泛滥而“生命教育”匮乏的年代难得的精神滋养。她面向培育人材的中年,更面向前程远大的青年。 ——梁雪村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本书是一本哲学文集, 收录车铭洲教授的两篇文章: 《郑昕教授指导毕业论文的“要妙”》讲述了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著名康德哲学专家郑昕教授的教育哲学 ; 《走一条路, 做一件事》回顾了他在南开大学治学执教五十年的经历, 总结了他自强不息的治学经验, 阐发了他以为国育才为灵魂、以正面鼓励为主体、以智慧点拨为精髓的教育思想。该书的其他作者是车铭洲教授的学生, 在不同的事业领域各有所成。他们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车老师的为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