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方志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两千年延绵不断,代代相续,数万卷典籍浩如烟海,熠熠生辉,忠实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为人们在继承与创新中开拓美好未来提供着重要历史借鉴。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这里也曾诞生过数百部地方志书,记载传承着陇原各族儿女开疆拓土、改善民生、创造文化、谱写历史篇章的辉煌业绩。盛世修志。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后期,承平既久,海内晏清,全国上下兴起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热潮。1985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制定全省修志规划,启动《甘肃省志》编纂。经过全省80多个部门数千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20多年艰苦努力,基本完成全志编纂。业已完成的《甘肃省志》,是我省**部社会主义新通志。全志上起先秦,下讫20世纪后期,凡72卷、5000多万言、3000多幅图片,是甘肃有史以来浩繁、内容丰富的创修通志。该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新观点、新方法和新体例,统合古今,突出当代,全面记述甘肃自然地理和社会因革演变的发展历程,举凡舆地沿革、山川形胜、物产矿藏、税赋徭役、书院学校、职官人物、金石艺文、民族风俗、气候灾异等情无不穷搜毕罗,堪称\"甘肃之全史\"和甘肃历史百科全书。《甘肃省志》的刊行,不仅为传承历史、垂鉴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在资治教化、服务现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