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平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介绍了佛教对宇宙构造的幻想、对大千世界的描绘、对菩萨神通的刻画等。展现了佛教神话的重要母题、构成元素和哲理智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大项目“梵语与西域胡语文献中的佛教神话研究”(07JJD752087)成果之一
友情提示:本书浅色封面不耐脏,介意的读者慎拍
佛教神话的研究,不同于对远古神话的研究。佛教对宇宙构造的玄想、对大干世界的描绘、对菩萨神通的刻画等,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浓描重彩。佛教神话故事中包含了多个重要母题(非自然诞生、长生、升天等),描绘了无边无尽的幻想(宇宙万物的构想、神异世界的描绘、菩萨形象的刻画等),展现了神话故事情节中的多种构成元素(神化、分身、魔法、异变、三界游历等)。佛教神话的哲理智慧、宗教情怀、冒险精神、浪漫色彩和其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及情感,至今还部分保留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印度智慧的一部分。印度佛教神话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它既折射了印度世俗文学传统的诸多特征,又体现了宗教文学的独特价值,要研究印度佛教神话,就需要深入分析佛教神话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辨析源流。
本书主要从“书写”和“传播”两个维度,梳理印度佛教神话的传播、改写、接受和流传的过程。一方面,对印度佛教创世神话的形成、佛教故事人物形象的神话塑造、佛教字宙世界的神话虚构、佛教菩萨神通的刻画、佛教善恶神祇的冲突、印度佛教本生和譬喻等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叙事、佛教神话的发展与佛教教义的演变之间的关系等议题进行深入的探析。另一方面,通过诸多相关文本的比对以及图像史料的考察,以数个实例揭示印度佛教神话在中亚、西域、中原等地域的传播与演变过程,试图对印度佛教神话的内在特征以及外在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或理论上的探讨,力求揭示印度佛教神话独特的宗教内涵与文学特质。
本书介绍了佛教对宇宙构造的幻想、对大千世界的描绘、对菩萨神通的刻画等。展现了佛教神话的重要母题、构成元素和哲理智慧。对了解印度神话的完整体系,研究印度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灯文化形态,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