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芬博士的这本书讲述的是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州山口洋地区华人当中普遍流行的宗教实践。本书有扎实的民族志调查作为基础,作者实地走访测绘了大量的寺庙,访谈了寺庙管理委员会成员、地方领袖、政府机构官员、各种灵媒,还亲自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配以详细的说明,真实再现了一个华人小镇里当下的宗教生活,它们迄今为止还不太为婆罗洲以外的公众所知。作为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华人,作者有着观察和研究上的优势。山口洋和砂拉越的华人群体都属于同一个方言群的客家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至今也存在着扩展的亲属网络和社交网络。基于这种联系,作者为我们进行两个华人群体的比较提供了大量民族志洞见和资料。本研究的学术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它为比较分属于两个国家却又相关的客家人群体准备了基础材料,从而对全球背景下的客家人研究有所贡献。二是它为当代印度尼西亚政治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个案,因为它通过追踪当地华人群体如何在印尼的新秩序政权下小心地维护自己的民间习俗和传统,展示了一个族群/文化在不利的政治氛围中的弹性。三是它从宗教和社群方面拓展了我们对“一路一带”国家的基本情况的了解。
位于婆罗洲上的山口洋(属印度尼西亚)是海外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这里每年正月十五(Cap Go Meh)的乩童游神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山口洋的华人称正月十五为“正月半”( Zhang Yet Ban),这一天晚上举行的乩童游行活动和前一天(正月十四)所举行的“洗街”或“洗路”仪式有密切关联。本书通过对集中于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的神庙活动的人类学观察与描述,试图揭示山口洋的神庙活动与乩童文化所反映的当地族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