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美食的追逐外,湖南省博绝对是吸引你来长沙的一大因素。
当天是周四,依旧担心现场人多,所以在湖南省博的网页上 (APP也能预约) 提前预约好门票。
跟绝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基本展示馆都是免费的,特展另外付费。
人不多,但是通过蜿蜒的蛇形排队通道可以想象,人多的时候,不预约恐怕得浪费不少时间在排队上。
正巧当时有一个 “法老·诸神·木乃伊——古埃及文物”的特展 。博物馆的大门已被装点的颇具古埃及神秘风格,左边通道对称矗立着一对阿努比斯的雕像,威武又庄严。
由于特展当天关闭时间较早,故我们先参观了底层的特展。
展厅内部仿造了埃及神庙的样式,让参观者可以最大限度的身临其境观赏来自尼罗河岸的文明。展览同时还展出了大大小小各异的木乃伊,还简单介绍了制作的过程。领略古埃及独特的丧葬礼仪。
参观完特展,看到离指示牌上标注的免费讲解时间很近了,就直接跳过两楼的展厅,直奔三楼。
这里提个小建议,湖南省博没有专门的讲解(APP上有简单讲解),也没有电子讲解器。就固定时间段由志愿者带领免费讲解,虽然不收费,但是听讲的人太多,也没扩音设备,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希望能够提供更专业便利的讲解服务,毕竟长沙马王堆在考古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以及珍贵。
目前的湖南省博还原了挖掘一号坑的大致建筑模式,身历其境,感觉置身在大型的挖掘现场。
当然博物馆里的国宝可不止这么一两件,马王堆出土的文物的确值得你来这里好好认真观摩。
稍微对考古有点兴趣的人,都了解汉墓十室九空的情况
所以当年像马王堆一号墓这样完整未被盗掘,且出土了如此众多珍稀的文物实属难得
1971年开始了对马王堆一号墓的挖掘工作
一号墓的墓坑最大、 最深。墓口南北长19.5米, 东西宽17.8米,以下有4层台阶,再下则是斗形坑壁,直达墓底。墓底长7.6米,宽6.7米,深16米,自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由外、中、内三椁,外、中、内三棺和垫木组成,内棺中放置女尸1具,保存十分完好。椁室长6.72米,宽4.88米,高2.8米,随葬物品非常丰富,有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竹木器、木桶等物品。
棺椁四周及其上填塞层层木炭,厚度为30厘米~40厘米,重约1万余斤,当时整整装了4卡车。木炭外面再以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厘米~130厘米。大量的木炭及夯打得十分致密的白膏泥,从而起到了极好的防潮、隔绝空气的作用.
陪葬的陶俑
辛追墓出土七件漆木鼎,其中一件盛放过著名的“藕汤”,出土时仍可见新鲜藕片
一个漆器鼎形器物中,盛着的藕汤居然藕在、汤也在!考古人员端起来时汤水还随之晃动。不过,这一切在被端出墓穴后瞬间就消失了。
禅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禅衣。
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素纱单衣衣领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较长,款式类似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衣袍外罩单衣
单衣,又称襌衣(不是僧人穿的“禅衣”),指单层外套。素纱单衣是迄今所见早期衣物中最薄、最轻的一件,仅有49克,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镶边的重量,就只剩30克左右,代表了西汉纺织工艺的最高水平。
真正的薄如蝉翼,至于它的穿法(是外穿,还是内穿),到现在也没有定论